硕果60载 |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

编者按:

2024年是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六十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校坚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音乐的初心,近年来在党建思政工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期推出“硕果60载”系列报道,展现中国音乐学院在新时代,努力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的努力与探索、成果与成效,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做出的国音贡献。

中国音乐学院教育教学覆盖研究生、本科、附中(预科)三个层次,构成集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艺术管理为一体的全方位学科专业布局。学校设有音乐学系(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作曲系、指挥系、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国乐系、管弦系、钢琴系、艺术管理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教学部、附属中学等教学单位,形成以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多维一体的教学体系。

1981年荣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获批音乐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首批试点院校,招收第一批在职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音乐领域研究生。2014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获批艺术学博士、音乐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次年开始招收首批音乐专业博士。

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学校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规划,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充分发挥“双万计划”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院系根据建设任务加强专业建设,改革和完善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设一批一流本科教学团队、一流本科课程,持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强化专业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图表1.

该课程体系从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和教法四个方面(图表1.)进行创新。先后完成四版培养方案的修订、组织53场全国学术研讨会,对8门16本专业基础课及35门主课课程标准展开了深入的学术讨论,形成可操作、可检验的教学文本。召开了100余场专家论证会,参与讨论的有全国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综合类大学以及各大职业乐团的专家学者近1300人次。进行跨校跨学科合作,邀请北大专家团队参与撰写,开辟音乐院校与国内顶尖综合高校在教材编撰方面合作的先河。先后荣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近年来,学校着力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塑造”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出“1+5+X”研究生综合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模块化设置,建立主科课程、学科课程、讲座课程三大课程板块。打造“国音研究生特色课程平台——国音博士大讲堂”;搭建“国音青年教师科教转化课程平台——国音青师大讲堂”。在博士培养方面,建立“以科研项目带动人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博士生按需、跨学科和跨校选课,提倡采用专业实践、博士论坛、学术沙龙、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等模式开展教学,形成灵活、开放的博士生学习环境,充分提升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在硕士培养方面,针对两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规范课程分类设置与审查,优化监督机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

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锻铸培养特色、凝练育人品牌,“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更加扎实。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建立贯通附中、本科和研究生,从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到青年音乐家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机制,为各类人才制定“一人一策”“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培养计划,成效显著,先后在国内外各大重要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学校还设置“辅修专业”“微专业”“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三种培养机制。开设音乐学、音乐教育、艺术管理、指挥、作曲等“辅修专业”,发挥学校学科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深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设立“微专业”,通过灵活、系统地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出台“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学校给予专项经费资助支持,鼓励学校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独立创作、小组研究、集体创作等,从而加快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学校今后将继续探索高、精、尖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提升音乐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音乐人才培养成果产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全球文化视野,掌握坚实音乐理论知识和过硬专业技能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艺术实践教学特色突出

学校重视艺术实践教学,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持续提高实践学分的比例,从过程出发,以成果为导向,积极搭建各种类型的实践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对现有选修课程进行结构性整合的基础上,结合新文科建设理念,积极推进学科拓展类课程建设。通过“讲座、研讨、工作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的培养特色,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研究生群体,实行“一课多师”制,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教、学、研全面覆盖。以“音乐•艺术•人生”为主题的艺术实践周是学校每年一届的艺术实践教学盛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累计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近千场,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标志性品牌活动。结合教本、读本、优秀教学案例的建设,三大实践体系(大艺术实践、大科研实践、大教育实践)建设,范式创新、全面引领和构造专业博士人才培养的蓝图愿景,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学校通过不断优化本科培养方案,持续提高实践学分的比例,从过程出发,以成果为导向,积极搭建各种类型的实践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实践、集中性实践、艺术实践、研究实践以及第二课堂等,构建了以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平台、艺术实践周、学生乐团和各类校内专业比赛为核心的五大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实践机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工作坊

课堂实践

艺术实践周

学校全面构建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面向学术学位型博士生、硕士生开设《当代音乐艺术评论专题研讨》《中国乐派研究专题研讨》《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面向专业学位型博士生、硕士生开设《中外歌剧实践》《中国器乐表演艺术专题》《院团剧目合作》等特色课程,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规律,传承中外艺术经典,让师生在音乐理论与实践的点滴耕作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由李心草院长领衔的研究生课程《中外歌剧实践》排演歌剧《原野》作为课程教学成果,先后在国音堂音乐厅、中央歌剧院成功上演。

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提升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大局,孵化“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以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深厚民族音乐底蕴的卓越音乐人才为己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先后与国际知名音乐院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同等多个维度。建立本科生“2+2”“3+2”,研究生“1+1+1”“2+1”“1+2”的联合培养模式,多样化利用海外优质资源,积极推进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学科共建项目,推进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截至2024年10月14名本科生,66名研究生通过“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与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德国柏林爱乐乐团、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世界顶级乐团开启的战略合作。厚植学生国学底蕴、拓宽国际视野,成功举办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中国国际音乐大赛、国际音乐季等重大活动,着力构建汇聚全球智慧、展现中华音乐魅力的国际化平台,构建全球音乐教育领域高端交流平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国际化平台。

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推进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国音就业大讲堂”、春秋两场大型校园双选会、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近两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指导学生在各项就业创业比赛中斩获佳绩。在2023年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赛区的比赛中,16名同学脱颖而出,共获得1枚金牌、5枚银牌、10枚铜牌。1个创业项目荣获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6个创业项目荣获第五届(2019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3个创业项目荣获第八届(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2个创业项目荣获第九届(2023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中国音乐学院2017年成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再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成为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全国百强名录(2021)中唯一独立设置艺术类院校。学校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音乐教育”专业在全国音乐院校中第一个获批为新专业;“艺术管理”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专业备案;“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在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授奖成果中,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组织编写了一批具有中国音乐学院特色和学科影响力的教材。《基本乐理简明教程》(李重光著)获得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王黎光教授被评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0余部教材课件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学校近十年出版70余种新编教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给予师生充分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在提升学生们专业水平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各类艺术赛事中屡创佳绩,共获得包括国家重大专业赛事 80 余项大奖在内的奖项千余项。

面向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以建校六十周年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仁爱、诚信、博学、精艺”的校训,力争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守中华文化根脉、拓展全球文化视野、掌握坚实音乐理论知识和过硬专业技能、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国音力量。